可以合法解除合同的情形
一、可以合法解除合同的情形
可以合法解除合同的情形如下: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资料图)
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解除合同诉讼时效为多久
解除合同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1.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恢复原状还包括:
(1)返还财产所产生的孳息;
(2)支付一方在财产占有期间为维护该财产所花费的必要费用;
(3)因返还财产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2.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的措施。
3.赔偿损失。
关键词:
-
可以合法解除合同的情形
2023-04-14 -
天麻当归鸡汤的做法是什么?
2023-04-14 -
全球实时:新能源厂商3月销量榜:小鹏汽车跌幅最高,为54.6%
2023-04-14 -
全力抓好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落实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2023-04-14 -
全球热推荐:生猪供强需弱,短期猪价或继续偏弱
2023-04-14 -
全球糖供需缺口正在扩大
2023-04-14 -
nba湖人队人员_nba湖人队员名单 世界资讯
2023-04-14 -
环球观点:威孚高科大单封跌停!公司全资子公司遭遇合同诈骗
2023-04-14 -
“花样”消费⑥丨小众运动持续“出圈” 户外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全球看点
2023-04-13 -
天天快播:漫·议|飞机上频繁推销该管管了
2023-04-13 -
当前看点!尿肌酐与血肌酐的关系_肌酐血肌酐尿肌酐的区别
2023-04-13 -
“金宝贝”1万多元退费耽搁 因为一条差评? 环球聚焦
2023-04-13 -
2023年4月13日最新黄金价格走势
2023-04-13 -
全球快看:渣打集团(02888)4月12日斥资429万英镑回购69.6万股
2023-04-13 -
玛格丽特·威彻利_关于玛格丽特·威彻利介绍
2023-04-13 -
免联考双证硕士研究生什么意思?有什么优势?_环球要闻
2023-04-13 -
菠萝蜜剥好了之后可放几天? 全球讯息
2023-04-13 -
郑州市存量房“带押过户”实施细则发布-全球新消息
2023-04-13 -
医药生物: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分位 长周期成长属性不变丨就市论市
2023-04-13 -
益客食品:4月12日融资净买入302.69万元,连续3日累计净买入676.21万元
2023-04-13 -
CRO概念股异动拉升,宣泰医药涨超7%
2023-04-13 -
微资讯!泓博医药4月13日盘中涨幅达5%
2023-04-13 -
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新基石科学实验室揭牌仪式
2023-04-13 -
上海今天最高温22℃午前有浮尘 下午有雨
2023-04-13 -
欧冠1夜刷爆21纪录:皇马锋霸=蓝军克星!AC米兰16年首胜
2023-04-13 -
凝固的时光:琥珀陈列馆莫斯科揭幕_环球观焦点
2023-04-13 -
华润置地、安永被匿名举报,两家公司紧急辟谣_世界快播报
2023-04-13 -
nano sim卡是手机卡吗_nano sim卡是什么卡
2023-04-12 -
平分秋色!山西队首节落后14分 半场52-52战平广厦队
2023-04-12 -
警惕耳朵发出的“警报”
2023-04-12
-
守住网络直播的伦理底线
2021-12-16 -
石窟寺文化需要基于保护的“新开发”
2021-12-16 -
电影工作者不能远离生活
2021-12-16 -
提升隧道安全管控能力 智慧高速让司乘安心
2021-12-16 -
人民财评:提升消费体验,服务同样重要
2021-12-16 -
卫冕?突破?旗手?——武大靖留给北京冬奥会三大悬念
2021-12-16 -
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出台“三电”系统、起火燃烧等都可保
2021-12-16 -
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 第97集《窗外》
2021-12-16 -
基金销售业务违规!浦发银行厦门分行等被厦门证监局责令改正
2021-12-16 -
保持稳定发展有支撑——从11月“成绩单”看中国经济走势
2021-12-16